二、阅读教学新模式简论
郑其恭教授在分析教学过程直接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学的这样几个基本特征:教学对象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目标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教学关系民主合作互助;教学过程主动生活活泼;教学方法启发内化转化;教学环境和谐愉悦共振。一句话,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就是:“培养素质,塑造主体。”
根据对以上要素分析,和“培养素质,塑造主体”的要求,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必然适应这一要求。笔者把它概括为四个环节或四个阶段,现分述如下:
1、自读自得
孟子“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叶圣陶“多方设法,使学生能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的论述,精辟地概括了阅读教学应当追求“自得”的境界。因此,我们把“自读自得”作为教学第一环节。“自读自得”是建立在学生养成独立阅读习惯和掌握一定阅读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它不同于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在时间上没有保证,“自读自得”则是在课堂中进行,在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证。自读不求正确,不求答案统一,不出预习题。不局限学生的思维,尊重阅读主体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使阅读具有极大的自主性。教师在此环节的任务是提供背景材料,或者指出找到这些背景材料的途径,反复引导学生朗读,交流自读体会,生生互动,了解自读过程。
互联网上的语文资源极为丰富,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语文,使学生多方感知、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2、质疑讨论
质疑讨论环节由学生质疑、学生讨论。学生自读时,会有独创,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也会有一些困惑,这些创见、不同的意见、困惑,就是质疑讨论的问题。教师此时是学生讨论的组织者,当着力于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问、会问、善问的良好习惯。不论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都应给予支持和鼓励。学生提出的问题,哪些可以自行解答,哪些可以立即解答,哪些需要集中讨论,哪些需要课外查阅,教师要以敏捷的课堂机智对学生的问题作出恰当的处理,还要敏锐地发现那些最有价值的问题。
3、专题研读
学生在前两个环节发现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并再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朝着正确的方向引导,并引领学生就一个或两个专题认真研读,细细品味。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就专门研读两个问题:①小艇有什么特点?②从哪里看出小艇和威尼斯城市关系密切呢?研读要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为了培养语感,必须坚绝地把阅读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涵泳”,(“涵泳”一词最早见于左思的《吴都赋》,
朱熹把“虚心涵泳”当作读书六法之一。)就是通过粗读、精读、朗读深入细致地品味、体会、领悟。阅读文学作品必须涵泳,不涵泳体会不到作品的意境。此环节教师的责任叶老作了明确的阐述:“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明,容易忽略处给他们提出,需要牢记处给他们以提示。当然遇到实在搞不明白处,还是给他们讲解。”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依托校园网,让学生先自主探究,互相探讨正确答案,不明白处再予已点拨。
4、积累拓展
此环节使学生自主积累好的词、句、段;积累好的阅读方法;好的思维方法。复习巩固学生、阅读自得的东西,将获得知识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与写作。
长期的积累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自主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以适应知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自读自得→质疑讨论→专题研读→积累拓展,可以是一堂课的模式,也可以是一篇文章的教学模式,还可以是学生阅读学习的模式。
新模式的阅读教学要已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将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将课内课外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将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将面向全体和发展个性相结合。使学生从小会学习、会创新。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就站在了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