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把问题作为教学资源,及时纠正批阅中发现的问题
英国一位心理学生家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在批阅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把这些问题看成教学的资源,化弊为利,重视问题,还要“放大”问题,剖析问题,纠正问题。从问题中查找原因,从问题中提高认识,从问题中增强自身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让我们课堂更精彩。
2009年第二学期句容期中质量监控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上面有一阅读理解《雨季的心思》。大概内容是说,作者通过比较南方的雨和北方的雨,以及回忆儿时雨多,现在雨少,表达了作者希望风调雨顺之情。文后有一习题:“联系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盼望雨声呢?”通过阅卷发现80%的同学的答案是“下雨天可以睡觉”。很明显这个答案是错误的,是不符合文意的,那么为什么那么多学生的答案却如此一致呢?之后,我和几位学生交流,他们都说“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下雨天最好睡觉。”通过交流,我发现学生因为阅读不彻底做,不能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在不知其写作意图的情况下会断章取义。因为该文表达是作者希望风调雨顺之情,如果再结合文中的另一句话“只有知冷知热的人才知道,哪里是雨天好睡觉,那是把人累的”,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作者盼雨是因为缺雨干旱,干旱危害大。对学生错误的分析清楚之后,在评讲试卷的时候,我又找了一篇与之相似的短文入手,从把握课文的整体入手,从把握课文的细节入手,去分析文章。课后我又和几位同学交流,他们说这节课掌握了做阅读理解的一些方法,而且印象深刻。
通过这节课,我的感悟是,对学生作业中出现问题的分析是我们老师研究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果我们把这一项任务一直跟进下去,作为一种教学的资源,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一条解决困惑的依据,也可以让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切实有效的备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教学机智,灵活处理好课堂中随机出现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过程,随时有可能发生种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包括师生思维碰撞后而产生的新的问题,这些随机生成的问题有可能是外界环境的影响干扰,有可能是教师对学生的预见不充分,但无论哪种情况,都需要教师对这些问题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妥善解决,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
一次,我在讲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让学生体会诗人笔下清新优美的自然风光,忽然有一位同学举手站起来说,“诗人笔下又是鸡又是狗的,脏乱不堪,我觉得毫无美感可言,陶渊明当官不成,就说官场不好”。这位同学坐下去后,我发现下面有人在窃笑,还有的点头表示赞同。看来,由于时代的差异和人生阅历的不足,学生对这样的作品还是有隔膜的。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我灵机一动,顺着那位同学的思路说:“是呀,我也有这样的疑问。诗人笔下的景物再平常不过了,可他为什么会觉得如此美好呢?哪位同学可以揣摩一个诗人当时的心情?”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到这样的问题老师都没有否定,学生表达的欲望顿时被调动起来,他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教学任务在这种氛围中得到顺利完成。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总结,如果我当时给学生泼一盆冷水,无疑会极大的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并且使学生成为教师的应声虫,从而折断其想像与发现问题的翅膀。因此在学生出现思维障碍的时候,教师如果顺着学生的思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则有可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可谓“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学机智的魅力也即在于此,授课成功者的法宝也得益于此。
通过以上的管见,我觉得我们的语文老师应当十分重视学生问题在课堂中的作用,通过及时有效的解决好学生的问题,从而把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落到实处,让语文课也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