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内的小组合作学习
(1)创设学习情境
课内讨论、交流和展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指在课内通过小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我会根据本节学习的内容,创设好学习的情境,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生物的进化》这一节内容时,针对书本中的知识点设计出问题(能反映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重点、难点等):①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②说出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③谈谈动物园里猴子的行为特性与人类的异同;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对着问题动,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使学生清晰地知道这节课学什么,怎么学,学好了有什么意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深入地理解,掌握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模拟自然选择的过程。
(2)明确学习任务,促进合作、交流与探究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声有色,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给学习小组。我们要向学生说明本节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学生明确了目标任务,他们的热情就会高涨,围绕着问题互相提问,争相讨论和交流,会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避免了学生无所事事、无处下手的现象发生,使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
当然,合作中还应有分工。所以发布的这些学习任务除了合作外还可以分工来解决,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每个人都有事情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工的具体表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小组每个成员所分工探究的内容是不全面的,从中获取的知识是片面的,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的片面性的知识整理、汇集到一起,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交流可以使成员们获取知识、完善知识;也可以对其他成员说的不足或不对的地方及时补充或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层面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对知识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3)以优带差,各尽所能,体会集体荣誉感
小组合作并不是纯粹的合作,是既有合作又有分工的合作,可以使后进生得到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激发学习的兴趣。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层次各不相同,分工也不相同,但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我为小组作贡献,小组以我为荣”的意识。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习基础稍差的、语言表达能力稍弱的同学,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我们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后进生就像是被大树遮挡住阳光的小草,他们缺少了阳光的温暖与照耀,难于获得发展与成长的机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自己要努力学习,还有责任关心帮助他人,以小组都能学好为目标,培养与提高后进生的合作意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有很大帮助。针对后进生虽然在学习上稍有落后,但在其强势力项目方面(如文体卫)比大多数同学要好的特点,我设计出的问题都或多或少包含了有他们一展风采的内容。比如有的字写得比较好的,就交由小组长安排为书记员,动手能力强的安排为操作员,喜欢高谈阔论的则安排为总结发言人。在他们积极回答问题(就算回答得不对)、完成任务后给予表扬鼓励,让后进生重拾自信,激励其积极投入小组合作学习中。让他们明白,每个人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自己小组的荣誉,从中培养小组成员们的集体荣誉感。
3、良好的评价激励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
良好的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后进生更需要有效的评价机制来激励他用功学习。适时、恰当运用激励性评价,用欣赏、表扬、鼓励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激励后进生积极参与活动,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结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目标及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我们应当把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起来,把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