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谈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阅读:51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4 19:03:24
分享到:
3. 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态度
首先,为了使观察的结果更加科学可靠,要多次观察,综合分析,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例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鼠妇的数量应是10只以上,太少具有偶然性,不科学;还要进行多次实验,对实验数据求平均值,然后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多次实验尽量排除多种因素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准确。
其次,实事求是地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因此让学生说真话,不受教师、教材及其他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中就显得格外重要。比如,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时要在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观察剖面上的胚乳部分变成蓝色,说明了什么?教材给出了“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的条件。学生在实际观察时往往会发现滴碘液后玉米种子纵剖面的一部分不是变成单纯的蓝色,有些是深蓝色,有些是蓝黑色,还有些比较浅,而课本上说应该是蓝色,有些学生就不敢说出自己实际观察到的现象了。如果再加上教师“淀粉遇碘变蓝色”的强调,会有更多的学生怀疑自己的眼睛,能够描述看到胚乳变成深蓝色或蓝黑色的学生更加少之又少了。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如实描述自己看到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从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做到了这样几点,在实验教学中就不需要再为学生抓不住实验重点,做表面文章,甚至屈就课本和老师的权威而发愁了。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