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握科学探究活动的力度
科学探究活动不是花架子,而是一种科学活动的体验。无论是侧重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还是某一方面,都要求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中精心谋划,增强活力和感染性,要引导得深、探究得透,并善于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分析,挖掘学生知识的蕴含,重视发现与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深层的探究条件,以拓展他们的思维,开阔视野。如“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活动,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的能力。因此,教师应给足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问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驱使他们提出种种问题:“花生中含有能量吗?”“松仁与核桃仁哪个含能量多?”“熟花生与生花生哪个含能量多?”……教师尽可能地创设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条件,如:将他们的问题集中归纳,设计出几种可行的探究课题,使每一小组具有单一的主题,以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和时间去设计去思考,展开探究。
四、把握科学探究的速度
在生物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组织和指导探究活动的速度要快慢缓急适中得体,让学生容易接受。对不同的班级、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要不同对待。初一学生刚接触探究活动,兴奋而新奇,但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技能都很有限,如果探究活动过快,学生对所探究的问题及探究过程只是匆匆而过,无法静思默想,无法完成信息的收集,就难有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设计和组织科学探究活动时,要适当考虑学生实际情况,放慢速度。要留给学生小组交流的空间,让他们充分进行思考→倾听→发言→再倾听→思索→表达的思维训练。要留给学生活动的空间,探究活动为避免“想当然”的成分,教师应以丰厚的知识从多角度启迪学生,教给他们方法、策略,让他们有自由展现的时间,体会和体验科学探究中的发明发现的基本程序和过程。要留给学生总结评价的空间,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评价的机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被认可,会使学生因愉快而产生积极心理体验,获得成功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科学探究活动中,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理念。
科学探究活动是生物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它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广大课改教师应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深入的探究教材,用广博的知识用先进的理念引导学生在生物学这片天空中展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