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阅读:49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4 18:45:07
分享到:
三、多途径、多角度引导观察,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生物界绚丽多姿,观察的内容也十分丰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可以采用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多种手段,还可以把课内观察与课外观察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观察途径,使学生养成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及观察力的全面性。例如,在“根的形态”教学中,观察菜豆、小麦的根时,可以先观察标本,再通过挂图认识根的不同形态,分清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总结归纳它们的异同。同时,还可以把学生带出教室,去观察毛叶丁香、蒿草和青草、鹅尔肠的根。这样,学生通过多途径、多角度对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根进行观察,不仅准确,而且极为深刻,增加了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四、观察、思维和想象相结合,充分利用教学情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获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这只是处于认识的初级阶段,在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过程中,需要思维能力的参与。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猜测和设想,从而得到创造性的发现。例如,在学习鱼类体表黏液的作用时,先让学生用手在水盆里捉鲫鱼,鲫鱼有可能从手中滑脱。这时,学生感受到了其体表的黏液,然后启发学生设想:体表黏液的作用是否只是为了从人们的手中滑脱呢?这对于鱼类在水中生活会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可能会得出黏液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减小水的阻力的作用。在这种教学情景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综上所述,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长期坚持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主渠道作用,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定能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