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古诗词中景物的象征意义

阅读:77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4 16:43:49
分享到:

  寒蝉:晋人陆云在《寒蝉赋·序》中称赞蝉有五务虚美德:头上有蕤,这是文采;只饮露水,这是清高;不食五谷,这是廉洁;不住窠巢,这是俭朴;应气候守季节,这是信用。蝉常常成为诗人自比清高的载体,而秋蝉命折旦夕,一番秋雨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因此,蝉又成为悲凉的同义词了。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此外,“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表达的也是这样的情思。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蜀鸟。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水灾被迫让位给他自己的臣子,自己隐居在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如“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吴融《简州归降贺京兆云》),该句意为“傍晚杜鹃的凄切之声,使湘江上尚未归家的游子更加忧愁悲伤,更加归心似箭”。传说杜鹃啼血常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如“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也有用其来比喻忠贞的,如“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诗人以此表达对南宋王朝的赤胆忠心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夜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秋日冷雨打在梧桐叶,凄苦之情可想而知。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大体上也是表达这样的情感。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梅子的成熟:   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还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骏马:比喻志向,如“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丁香:指愁思或相思,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牛峤《感恩》)。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杨花:写离情,如“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青草:喻离恨,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雨打芭蕉:写离愁别恨,如“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葛胜中《点绛唇》)。
  折梅:写离情,如“折梅逢驿使,寄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机《贡范晔》)。
  春雨:喻愁绪,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纱》)。
  长亭、短亭:写离情,如“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丝麻:喻愁绪,如“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大海:喻愁绪,如“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多”(赵遐)。
  西风:写愁绪,如“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猿啼:写愁绪,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鸳鸯:喻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精卫鸟:喻指相爱而不得不分离的男女,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乌鸦:描写荒凉的景色,表现凄清的氛围,因此形象不佳,再加上歌喉不爽,故此。如“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12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