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体验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在接下来的作文教学实践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按照细化了的体验式学习模式进行具体操作,并收到良好的效果。以下是几个自认为还比较成功的案例,以供参考:
案例三:
在听完华附黄老师的课后,刚巧我正在讲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也是个亲情诗歌单元。我深受黄老师启发,在开展该单元综合性学习时,我让学生进行以母爱为主题的诗歌创作,以下(见表二)是我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开展诗歌教学的过程:
表二 综合性学习——赞颂母爱诗歌写作教学过程
阶段 老师的任务(具体) 学生的任务(具体)
经历体验 营造母爱氛围:回忆该单元中出现的母爱诗篇和形象 回忆,朗诵
观察反思 大家说说自己的母亲与这些母亲形象是否有相同之处,并用笔写下来 每人写下关于母爱的一首诗
积极尝试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评选出最好的一首诗,并共同将它改造得更好 热烈讨论,共同“加工”
总结领会 分析讲解写作要领,并装订成册子,命名为《给爸爸妈妈的诗》,在全班内发行,人手一册 每小组派代表朗诵
效果:对学生而言,整个创作过程都是十分快乐的。母亲是很熟悉的人,要回忆母亲给自己的爱,再写成诗,这个任务比较容易完成。四人小组再加工的过程中,每位成员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都有表达自己声音的机会,不同的体验更能丰富诗歌的视角,使得改造出来的诗味更浓了,母爱更沉了。(学生课堂创作选录见附录一)
将此次实践与之前黄老师的课堂进行对比,笔者还发现,体验式学习模式是没有年龄的限制的,同样都能达到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效果。看完了学生的习作,我真的很意外,学生的创作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的写作能力远远超出你我可以想象的范围。
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中,我依然运用了相同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进行“我长大了”的命题作文的写作兴趣,只是在“积极尝试”的环节作了相应的改动,同组成员分别找出其他成员作文中最精彩的一句话,用横线划出来。这样,每位同学都拥有了被同组“伯乐”挖掘出来的“千里句”,全班63位同学的“妙句”都被放进了一本《成长语录》集子中,该本集子成为了每个学生记录自己成长的珍贵印记。
案例四:
在作文教学中,写作结构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但纯理论的教学似乎并不能给学生带来太深刻的印象。体验式学习模式所强调的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就能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以下(表三)是我几次运用体验式学习模式展开写作结构教学的过程:
表三 运用体验式学习模式进行作文结构教学的过程——“如果你是导演”
阶段 学生活动 案例(一)
(插叙的运用) 案例(二)
(分段的重要) 案例(三)
(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经历体验 回忆以前所学课文中曾经出现的相关内容 《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现实与回忆之间是如何转换的,曾经学过的课文《羚羊木雕》; 《音乐巨人贝多芬》中前五个段落中没有出现贝多芬的原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客人那么多,如何安排他们的顺序?
观察反思 (老师布置任务)讨论交流 影视作品中又是如何转换的?如果你是导演…… 影视作品中也有很多相同作用的镜头运用。如果你是导演…… 先后的逻辑顺序,如“第一个”,“过一会儿”,“接着”,“渐渐地”,“最后”。如果你是导演……
积极尝试 拓展思维,联系自己的经验写作 黑场转换,字幕转换,虚化,局部五官放大……进行写作练习一个镜头特写脚,一个镜头特写头发……一个镜头一个段落,吸引读者。进行写作练习 字幕的交待,时间的先后顺序变化,地点的转换……前后一定要有逻辑联系。进行写作练习
总结领会 选出优秀范例(老师点评) 选出优秀范例,(老师点评) 选出优秀范例,(老师点评) 选出优秀范例,(老师点评)
效果:三个案例的教学效果都非常不错。学生发言积极,并相互启发,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写作任务。由此可见,运用该模式就是要使个人的学习受到尊重,个人过去的体验将成为新的宝贵的学习资源。给一些“任务”他们去做,而不是给一些东西他们“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必须思考,有意识地注意了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是他们自然而然地学到了“东西”。
六、小结
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如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套用鲁迅的话来说,孩子是可以敬佩的。而体验式的学习模式正由于其寓教于乐和效果持久等优势而被广泛运用在于培训中,在国内也方兴未艾。我们是否可以使其在教育界也大放光彩呢?
通过实践,这种教学模式确实可以运用在作文教学中,并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