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计算机网络来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列入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计划》之中,网络资源已成为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个宝库。以前我们用的几乎都是幻灯片,有些直观性,但不够形象生动。后来学校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方便,学校还开展“青蓝杯”的赛课活动,请专人指导我们制作课件,现在我们已经几乎都能熟练的运用了,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结束了“一根粉笔、一支鞭,一篇课文讲两天”的乏味局面。也使传统的备课和上课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我们都知道,一个学生要学好一门功课的关键是对这门功课产生兴趣,那样才能主动的进入探究学习的状态,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集声音、文字、图片甚至是视频于一体,充分发挥了优势,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一定的情境。我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基本是学生读课文,分析,总结归纳,做练习。很枯燥,很乏味。特别是遇到介绍某一事物的文章时,就更显无力了,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如我们在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我找了纪念碑的各个面的多幅图片,学生们很感兴趣,对纪念碑有了很直观的认识,很容易掌握作者的说明顺序。学生们也不再象以前一样害怕学习说明文了。其实最有效果的是体现在童话的教学中,如《皇帝的新装》、《七颗钻石》,利用多媒体把童话故事变为影像资料给学生们看,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了很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快的进入情境
在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是通过我们教师朗读来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但是同一篇课文,就各人情感表达不同,普通话水平的不同,有的读出来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而有却是平铺直叙,教学效果不是都尽如人意的。现在我们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把这工作交给专业的人,他们能用准确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的传达出课文的感情,同时加入一定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能够同时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渲染气氛,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青蓝杯”中有位老师上的《背影》一课能很好的体现这点,她的课件中的朗诵配有图片和音乐,图片根据朗诵的进度自由的切换,再配以深沉的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那深沉的父爱,这就让学生很好的把握住文章的主旨。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激发情感方面,多媒体也比传统教学有一定的优势。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有次听《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这还是比较难讲的一课,弄不好会很枯燥,但利用了多媒体就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把枯燥的文字变为了一段录象,让学生们亲眼见证了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随着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的冉冉升起,学生门的爱国热情就被完全调动出来了。起到了情感上的教学目的,有助于更好的把握课文。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具有大信息量,大容量性的特点,能够节约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除了展现课本知识,还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的知识,进行拓展练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有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把大量的复习的题目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依次来回答,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既节约了时间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有体会的是感觉上课的节奏明显快了,课堂的容量也大了些。
以上是我就多媒体在教学的起到的辅助作用谈的几点看法,但在运用多媒体时还要做到“会用,用好”。在用多媒体设施辅助教学时不能滥用课件,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课型、所有的课文都适合用计算机辅助授课。教师应视实际情形定夺,如一些议论性的文章就不一定采用多媒体课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不能远离甚至脱离“文本”,于无意间省略了学生对书面语的体验过程,导致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反应迟钝,排斥、厌烦,甚至领悟力下降。学生一旦对课件产生了依赖性, 只对图片发生兴趣,便降低了对文字的敏感性,想象枯竭,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达不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计算机、多媒体用于教学,不能让它成为一种奢侈的摆设,更不是一种高科技手段的炫耀,而是一种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简便快捷的工具,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是未来社会对教育的呼唤。为此,我们必须会用它,用好它,让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有作为。
21世纪是学习的时代,只有终身学习、终身研究的人,才可能有“本钱”为“人师”。时代不同了,教师不能再做凄苦的蜡烛,“蜡炬成灰泪始干”,要做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角色。教师的形象可以理解为是一部可以升级的“电脑”,随着时代的需要不断“充电”,不断扩大“内存”,不断地“更新换代”。教师的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移动”或“复制”,而是“点燃”,是用智慧去点燃孩子们的兴趣,点燃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使其熊熊燃烧,照亮他们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