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走出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几个误区

阅读:22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1 14:10:37
分享到:
曾几何时,多媒体课件展示的五颜六色的画面、活灵活现的卡通小动物形象、清脆悦耳的声音让我眼前一亮,那一幕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转眼间,这一切成了最为平常的课堂教学手段:如今多媒体课件画面更为生动,音效形象逼真,动画效果惟妙惟肖,然而却再也没有往日的新鲜。这也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知识的普及以及电脑设备的更新换代,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和广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如今的校园,实行了网络化班级,电脑网络班班通,课件制作无须太费神,网上下载方便快捷。多媒体的运用呈泛滥趋势,逐渐走进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误区。竞赛课、汇报课只要有人听课就必须有多媒体装饰;一块黑板,一个实物就可让学生明白的道理,也要用课件演示。课堂教学犹如“神马浮云”看似壮观飘渺,回味起来却收获甚微。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如何走出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误区呢?就此话题,我也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多媒体的运用要“画龙点睛”,切忌“面面俱到”。
  多媒体课件制作只是一个手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它应是在
  教师设计好教学思路后,再对课堂中的重难点、课外延伸提高等教学中无法具体表现出来的事物和现象,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学生茅塞顿开的点睛之笔。而有些课堂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却恰恰相反:教师先做课件,教师的课件做好了,课也就备出来了。课件中体现了全部的教学环节,如课件渲染引课,复习旧知,新课出示,分析讲解,演示操作,练习提高,课后延伸等等,几乎所有的教学设计都面面俱到地体现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教师无需板书、板演,其他教学手段一概不需要,感觉做课件就是在备课。试想,课堂教学是灵活多变的,学生也是有思想的生命个体,课堂中会出现许多随机生成资源,不可能按着我们的课件制作按部就班地进行,这时再按备的课件去授课,感觉就有些牵强附会,走进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就是教学设计的误区。
  二、多媒体的运用要主次分明,切忌“走马观花”。
  在当前的各科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已经认识到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必要性。尤其是公开课、观摩课,使用课件辅助教学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如果在某位教师的观摩课中没有用到课件,反而让人觉得诧异。但在语文教学中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一直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唯恐体现不出电脑能够储存大量信息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不分主次尽数罗列,课件的内容只是单纯的文本再现,或纯粹的文字、图形的组合,缺乏新意。文字信息呈现成了书本和黑板的翻版,多媒体变成了多功能小黑板;也有的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将各种电教手段投齐上阵,结果是学生多半节课都盯着屏幕,仰着脖子当观众,语文课几乎成了课件放映课,严重脱离文本,一节课就在匆匆地走马观花中结束了。
  三、多媒体的运用要辅助教学,切忌“喧宾夺主”。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每个作品都力求精益求精。画面中花草都会迎风飘荡,卡通人物都会说话舞蹈,小精灵会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课件真是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学生会学着“小精灵”的样子挥动手臂,点头微笑。可是对于教学内容,却显得像是被冷落的“客人”,在花花绿绿的背景衬托下,有种“朦胧的美”,占地面小,字体也不大,由于过分关注画面内容,学生根本无心用心去思考问题,可想教学效果会怎样?
  这样的多媒体制作,忽视了多媒体的作用,多媒体课件虽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视野、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人机交谈的信息环境。但是信息技术无论多么优越,都应是为了教学服务,即一堂课中学生应永远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者,信息技术只能是起了辅助教学的作用。绝不能喧宾夺主,取代学科教学。
  总之,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确实发挥了它强大的作用,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但在运用过程中也再现了一些误区和认识上的偏差,需要我们纠正。只要我们注意了这些问题,就会走出多媒体课堂教学的误区。相信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会对我们的教学起到更好的作用。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