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语文练习的形式和量

阅读:20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1 14:05:55
分享到:
 如前所述,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巩固学科素养,巩固学科知识,巩固学科技能。但在实际教学中,考试压倒一切,进而考试取代一切,无论在练习的形式和练习的量都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练习形式的单一性。本来为达到各种目的,语文练习的形式各种各样,丰富多彩,通过多样化的的练习,来实现丰富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文技能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提问、朗读、看图说话、讨论、辩论等形式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听说能力,也可以采用背诵抄写、默写、仿写、快速作文等形式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写作能力,还可以采用课文分析、辨析、质疑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思维阅读能力、在课后,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阅读名著、收看电视、上网查询等作业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采访、调查等活动来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分析社会的能力。
  各种形式的作业、练习本来和考试一样,都是为了能丰富学科素养,巩固学科知识,强化学科技能,但现在考试压倒一切,所有的练习都必须围绕考试转,都必须有利于提高考试成绩,因此所有考试考不到的练习形式都为教师所抛弃。在教学工作检查中,我们对某校一个年级组的语文作业形式进行统计,结果是抄写字词占30%,抄写规定背诵的语段占20%,抄写文言词语解释占30%。据此统计,死记硬背的练习占了学生练习的绝大多数。再了解学生课后练习状况,答曰,背书。
  就语文练习的形式来讲,本身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抄写、造句、问答、默写等常规性作业;听写、朗诵、采访、主持、演讲 、调研、辩论等听写作业;看图说话作文、仿写、缩写、速写、扩写、话题作文、命题作文、自由作文等写作作业;阅读报刊书籍、观看电视电影等阅读性作业。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可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语文素养的培养,得到语文能力多方面的锻炼。但是,在一切为了考试成绩的的思想的指导下,语文练习主要是试卷练习,平时作业也主要是识记性的作业,作文变成中高考是什么题型,平时就作什么作文。,可以说,过分的重视考试成绩,已经让语文教学在许多方面异化成争取考试分数的工具,这实在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端正教学思想,必须具有正确的教学观,必须对学生终身负责。语文是基础,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只有多样化的语文练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文技能。
  语文素养的养成应该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因此语文练习的量的安排也应该是均衡的,应该遵循日积月累的学科规律,但我们不少语文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语文练习量的安排非常不科学。曾经对某校某语文教师所布置一周的作业作统计,具体情况如下:
  1、 语文课堂作业:抄写生字并注音45个,每个5遍;抄写词语55个,每个5遍;抄写应默写的语段约150字,三遍;解释文言文加点的字42个,翻译文言文15句;探究和练习问答题12条,答案约350字。
  2、 语文课外作业:抄写生字并注音25个,每个5遍;抄写词语35个,每个5遍;抄写应默写的语段约150字,三遍;读书心得或小作文三篇,每篇不少于400字;单元练习试卷(非学校统一订购)A卷、B卷各一。
  分析这一案例,可以发现,练习的量约在10000字左右,若不考虑学生思考时间,以每分钟30字的速度计算,则约需6-7小时,每天在1.3小时,考虑到初中生每天约三四门的作业,这个作业量显然是过多的,学生除了完成规定的书面作业外,自由阅读、观看显然是不可能的了。
  据了解,这并不是特殊的例子,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当然也有教师布置作业过少的。
  语文练习过多的量并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相反的会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例如,语文作业应该包括写字训练,但是翻一番学生的作业本、作文本,书写极不认真的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不能不说是对语文教学的一个讽刺。
  多样化的练习和适当的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既要照顾到考试,更要从学生终身出发,切实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我们应该强化这一方面的研究,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从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出发,科学的确定语文练习的形式和量。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