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开展“凡人写名言拟广告”活动。这是力图体现语文学科特色的激发灵感的方法,笔者在每课前用3分钟时间,让学生以给定的词语为“端点”放飞思维,寻找灵感,说出名言或创作广告词。学生对此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如以“劳动”为话题,学生的灵感思维中爆发出“劳动创造青春,劳动创造机会,劳动创造成功”的警句;以“光”为话题,学生的灵感思维中诞生了“过量的光明也会带来黑暗”、“光非永恒,有生有灭”、“人造之光难敌自然之光”之类言简意赅的“名言”。以讲卫生爱护环境为话题创作校园广告词的活动,开发了学生灵感思维迸发的新温床,创新的灵感孕育出诸如“环境是明镜,映照你心灵”、“丢弃的不止是垃圾,还有你的美德”、“请找准垃圾和道德的家”的令人叫绝的校园广告词。为了能将灵感之火种燎原下去,笔者指导学生将自己的“名言”制作成配画条幅公开展览,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酝酿灵感思维再发展的持久愿望。需要指出的是,语文课不可能“堂堂出名句(广告)”,也不可能“人人出名句(广告)”,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激励,巧妙引导,千方百计给学生注入源源不断的激发灵感思维的催化剂。
4、在综合性学习中留给学生一片酝酿灵感的天空。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中有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它阅读课文相并列,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于综合性学习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就决定了它的学习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学生在自行查找资料、自行设计汇报成果的形式、自行安排观察的时间和方式、自行组织擂台赛和讨论的过程中,想象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灵感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酝酿。于是乎,在学生展示活动成果时,相声、小品、辩论会等等,形式多样,不一而足;丰富的内容,独到的见解,精彩的表演,流利的口才,无一不让人感到惊讶!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出色表现,彻底打消了以前老师们不敢放手的顾虑,因为他们已经看到放手后的学生,不但没有“走不动”或“走偏”了,反而走得更扎实,更精彩!综合性学习又给学生的灵感开辟了一方乐土!
5、善用比喻,激活灵感 。笔者向来主张“无喻不动笔,无喻不上课”。比喻是想象的婴儿,每一个比喻都具有诱人的个性和魅力,它不但使文章添彩,令课堂增辉,而且直接孕育了灵感思维,为培养创造型人才锻造了“枢纽”。有创意的比喻是灵感的载体和结晶,灵感是比喻的能源和根本。从驾驭比喻这个“载体”出发,必能激活灵感细胞。这一点可以从朱自清先生的美文《绿》中找到佐证:“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裙幅;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有清的一色——但却看不透她!”梅雨潭的水给了作者独特的感受,令他浮想联翩,灵感暴迸,妙喻迭出。笔者每堂课都尽量创设运用比喻的情境,每篇课文作一次比喻句仿写训练,每篇作文至少用两个比喻,每次演讲必须用喻,有意识地用“像什么”的思维习惯替代“为什么”的思维习惯,比如“刚点火时的神州五号像什么”,“将要建成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像什么”,“做学问半途而废必落伍如同什么”,这样让学生用比喻描写,用比喻说明,用比喻议论,长此历练,学生都明显有了灵气。
总之,学生灵感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可以激发灵感的资源,尽可能地创设学生主动发展的机会,搭建学生自由放飞灵感思维的平台,从而催生民族进步的创新灵魂,蓄积国家兴盛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