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师生的问题意识

阅读:39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9 15:11:23
分享到:

  四、训练学生“会问”的方法:
  鼓励学生敢问,并非不着边际地乱问。课堂上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经常会为无关紧要的细节哄堂大笑。那么训练学生会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注重情境设置。
  在具体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是真实而鲜活的问题,有别于教师闭门造车杜撰出来的“伪问题”。情境由于具有现实感,还易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强大的动力。在《济南的冬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当时的季节特点,让学生概括一下自己此时的心境,并进一步提问为什么会有如此心境,作者为什么当时是那种心境,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一切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
  2、 设梯降坡。
  任何一个真正的问题,都由三个部分组成。起点:即已知条件;目标:即人们所期望得到的结果;障碍:阻断起点与目标之间的因素。其中障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面对非常隐蔽而曲折的障碍,教师就必须通过搭设阶梯、降低坡度的方法使学生能够逐渐通过起点状态一步一步地走向目标,最终解决问题。
  3、鼓励求异思维。
  当学生提出了与教师不同的看法时,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这种质疑精神,如果确实闪耀看创新的思想火花,教师一定要抓住契机,点燃学生的创新大火。
  3、 开发批判性思维。
  以阅读教学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文章的人物。结构、语言、思想、情感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具有个性的解读。在《智取生辰纲》中安排一首民谣,有学生就提出“这种安排不妥”的看法,因为寓意明显,难道不怕精明的杨志看出破绽?……这不就是学生的创新思维绽放出的花朵么?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但只要教师先行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那么,一种平等的对话习惯将会形成,而课堂探讨之风也将逐渐兴盛起来。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