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培养学生良好英语语感的方法

阅读:53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8 19:24:28
分享到:

三、渗透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英语语感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要想真正掌握一门外语,就必须学习和理解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文化背景不同,语言得体性的标准自然就不同。例如,在我们中国,客人夸主人做的饭菜好吃,主人往往会客套一番,:“我只是随便做的。”而西方人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会这样回答:Thank you.I am glad you like it.”在他们看来,请别人去做客,却随便做点菜,是不够客气的。语言也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在书本上学到的英语,有些是英语国家五六十年代的语言,如果我们用这种语言与老外交流,那肯定会影响交际效果。有的人在国内把英语学得很好,但到了国外,就发现和当地人交流起来还是很困难,这就说明他们在学英语时,忽视了语言的现实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必须渗透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真正提升语感。

四、通过朗诵、背诵,不断锻炼语感

朗诵是最基本的语言训练,用规范而又标准的语音、语调朗诵文章是形成语感的基础。背诵是建立在朗诵的基础上的更高一级的语言训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在语言学习中朗诵、背诵是相当重要的。旧社会,私塾中的教师都是在学生把文章背得滚瓜烂熟后才开始讲解。事实证明,这种教法是行之有效的。因为,在朗诵、背诵中学生对语言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就是说,有了初步的语感,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自然就容易多了。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去朗诵、背诵,但不能孤立地背单词,要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除了背课文外,还可背一些经典名著、名人名篇(如名人、伟人的演讲词等)。当然,背诵时也应注意语音、语调。

五、在阅读中积累语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写起文章来洋洋洒洒,一气呵成,真可谓“下笔如有神”。其实,这都是博览群书的结果。语感来自大量的语言实践,阅读是语言实践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阅读的宗旨就是培养英语语感和丰富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教学应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八级目标要求学生完成三十六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其目的就是通过广泛而大量的阅读,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从而积累语感。进行阅读教学,教师应使用好课堂这一主战场,利用课文中“Reading”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技巧,在阅读中,帮助学生克服“心译”(即一边读一边在心里将英语译成汉语)。克服心译的最好做法就是限时阅读。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阅读原著,阅读多种多样的题材和体材,尽可能涵盖英语国家文化所有领域的各种文章。

六、让学生开口说英语,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语感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口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交际,而口头交际是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在现实交际中,许多学生用汉语想好了要表达的内容,心译成英语再说出来,这无疑影响了交际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大班上课、学生开口机会少和部分教师不重视口语教学等因素。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忽视了哪一方面都不行。“疯狂英语”的教学模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成功的,它通过强迫学习者开口说英语,通过大量的练习实现脱口而出,口语水平大大提高,其他能力也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进行口语练习的途径很多,如英语角(有条件的学校可请外教),编排课本剧等。还有一种学生非常喜爱的方式——配音。NSEFC中的课程资源非常丰富,许多素材(尤其是戏剧类)都提供了录像,录像中场景真实,演员均来自英美国家,语言自然就地道了。我先让学生模仿录音,然后做配音训练——用多媒体播放录像,并作消音处理,叫学生扮演角色,对着屏幕配说台词。在这种训练中,学生“绘声绘色”,仿佛亲临其境,大大增强了交际效果。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学生就能形成对语言文字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

总之,语感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能力,它来自语言实践,又反过来指导语言实践。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学生不仅形成了语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语感指导下的语言实践,也显得轻松自如,得心应手了。

12
     来源:网络  编辑:goldfisher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