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阅读:24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8 15:52:30
分享到:
内容提要:
传统的师生关系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扼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 做到:一、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二、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广泛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四、充分了解学生,重视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创 造性人格和科学精神在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中的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培养学生的 创新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新课程下思想政治课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 的课堂 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而后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配者。而学生是向老师求学的,理所应当听老师的话,服从老师的安排,学 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尤其在一些思想政治课上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低。如此教学,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新课改基于课堂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改变学习 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零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 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能力,摧残人的 学习兴趣和热 情。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 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 ,要敢于对权威、理论、教材、教师、学校等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 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质疑、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广泛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 创新实践能力。
第二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在教师指导下,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和应变能力为中心的有目的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已明确规定要设置综合 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目的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会科学 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县几年来的新课改实验证明,开辟第二课堂,增设综合实践课,的确能起到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作用。
四、充分了解学生,重视非智力因 素,尤其是创造性人格和科学精神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该做到充分了解学生,特别要掌握学生的个人兴趣、情感、意志、爱好及其在某方面的发展潜能,即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力求做到让每 个学生都拥有信心,其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在智力水平大致相同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创造能力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以思维为核心的智力因素,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如自信、独 立性、责任感、坚持性、不盲从权威、敢于冒险等。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我们要特别强调创造性人格和科学精神的 培养,即培养学生对现实世界敢于大胆的怀疑,对未知领域勇于探索和开拓。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更新教学 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实践,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本事,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