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启发性提问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启发性提问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1.启发性提问要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师提出的问题,如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就会激发起他们寻找问题答案的积极性。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从内容上看大都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例如,在学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节时, 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之前,提出探究性提问“家里养花,为什么白天摆放在屋内,晚上要移到户外”,引导学生 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产生氧等)进行探究,学生必然产生这样的疑惑: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如果是,晚上我们为什么把花移到户外?这样,学生会迫不及待地往下进行探究学习,以求得到结论。因此,教师提问时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要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从形式上看,问题要变化多样,形式单一的提问会使学生感到乏味。
2.启发性提问要能启发学生的思路
能启发学生思路的问题必须具体、 明确、严密,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只有具体、明确、严密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沿着一定的思路去解答。问题含混不清,会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3.启发性提问要能引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
能引起学生认识中矛盾的问题,一是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二是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处;三是在低层知识与高层知识的联系处。如果教师能在这些地方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就会在学生的认识中引起已知与未知、理论与实践、高层次与低层次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去积极探索。
4.启发性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能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是一个,而是多个。例如,探究提问“鸟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这个问题时,要求学生观察鸟的外部形态、剖析鸟的骨骼结构特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多角度的心理兴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一类是解答问题所用的理论是综合性的。例如,对“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在环境、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它要求学生综合教材第一单元有关生物圈的知识、第四单元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五单元有关计划生育的知识,联系实际,并把学过的知识纵向、横向交错地联系起来,进行一番加工创 造,灵活地加以运用。
(四)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 提问要想引起学生的大胆探索与回答,尤其需要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会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习主动。若探究提问时,不注意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的学生冷言冷语,甚至挖苦嘲弄,不仅会造成课堂气氛紧张,而且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产生对立的情绪,从而失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实践表明,教师提问时,如能注意满足学生的补偿心理,会促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例如,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不要立刻对其作出评价,教师可以为他换一个相关的基础提问或联系实际的问题,给学生再次表现的机会。如果问题过难过大,教师可利用探究提问序列性的特点,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将它分成若干较易较小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一回答。这既可使学生在克服困雄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又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