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人教版生物新教材教学中实验课的设计

阅读:56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7 19:28:16
分享到:
 四、设计生物探究实验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
    在生物课上主要对学生进行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遗传、进化和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主要让学生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使学生懂得草履虫的身体虽然只有一个细胞组成,却能非常灵活地运动,由此将学生引入探究其形态结构之中。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研能力。
    初中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和实验能力,其中包括有目的的观察、能识别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变化条件、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材料用具,会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中,学生能根据目的要求,学会制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还能针对不同的临时装片,如“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黄瓜表皮果肉细胞”和“黑藻叶片细胞”进行分析加以区别,找出三种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使学生掌握最基本、最常用的科学方法。
    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最常用的科学方法包括实验、分析、概括,简单推理等,如在“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中,学生能根据每天对根尖的生长进行观察和记录,对于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出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4.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
    这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高度的责任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学生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或上网,了解人类、动物、植物的哪些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这一项课外作业时,怀着关爱生命的高度责任感搜集了大量资料,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5.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为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节中,通过化石的证据,让学生明白人不是由上帝或神创造的,而是经过漫长岁月进化来的。
    总之,在实施新教材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通过对多种实验课教学方式的研究,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教学路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在实验课中的探究精神,注重以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索养,将科学实验的过程设计成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学生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学会了自主学习。
    实践证明:实验课的探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经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了学习效率,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