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政治课新教法浅探

阅读:22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2/20 16:58:24
分享到:
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理性反思的结果,目前逐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同和接受,并已成为深化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可阻挡的一股潮流。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寻找政治课新教法,这是政治课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创设情境,特别是在导入新课时应注重“与本课的新知识有关的预备性、基础性、相关性的知识与技能”的内容,这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根据中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初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一改往日提问所学概念,再导入新课的方式,要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开头,一开始就把学生抓住,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可以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热点、焦点访谈,今日说法、小故事、电影电视片断、诗词歌赋、名言警句、音乐、漫画等导入新课。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造前提条件。
二、确定目标,培养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初中思想政治教材所具有的可谈性、趣味性、真实性等特点,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根据教材内容,包括辅助教材、名人名言插图及小栏目等,结合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包括国内外大事,各类书刊杂志,各种新闻媒体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例等,提出问题。问题可以涉及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经过充分的准备,在导入新课后,教师指定本节课所学的全部内容或部分内容,请学生写出自己所提的问题,分组讨论,然后请各组选派代表说出本组所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可补充遗漏的问题。最后,由教师点评,综合归纳学生所提的问题并出示自己所确定的教学目标。通过这种方法确定教学目标,克服了形式主义的弊端,效果显著。对学生而言,他们通过自己想问题、讨论问题、积极思考,经教师点拨后,在思维上产生撞击的火花,品尝成功的喜悦和不足的遗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了发展的舞台。
三、适时启发,鼓励质疑
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内容,紧扣教学大纲,抓住重点、难点目标,选择学生所提出的与教学目标有关的有价值的问题,请学生自学教学内容,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交流。教师结合国内外大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学生关心的重点、热点问题,以及课本中的小栏目、材料、名言、插图、录像资料等适时进行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向书本和教师的所谓权威观点质疑和提问,甚至提出离奇怪古的问题,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紧紧抓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时间的把握和教学秩序,但不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如果学生提问题很踊跃,教师可灵活调整教学计划,也可按原进度进行,以后再找时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对学情的掌握,广泛巡视学生的自学情况,并特别注意观察自学有困难的学生,以悄言细语方式,进行态度、方法、习惯和信心指导,对自学速度快、质量高的学生及时表扬,以示鼓励。
四、注重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要使政治课教学更具生命力和说服力,政治课教师应摆脱空洞无味的理论说教,积极自觉地使用收录机、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通过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客观、真实地再现历史,使学生思想上受到深刻的感染,心灵上得到巨大的震撼,此情此景,无需教师讲的很多,学生就会受到更大的启发,教学效果不言自明。可见,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会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思路更加开阔,灵感更加丰富,意志更加坚定。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