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艾芳
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有效教学,高效课堂”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予以重视。如何构建一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使我们教学行为符合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 深刻理解内涵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决定教育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决战场。“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表面上看是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尝试,其实质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纵深发掘,是激活教师队伍的有效手段,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举措。更深一层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全面得到培育提升,是教育教学实现内涵发展的突破口,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的增长点。
什么是高效课堂?我的体会是:高效应该包括“低耗时、高效率,轻负担、高效益、高效果”等多个方面的含义。一高效率,即在单位时间内有较高的学习效率,最大限度减少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精力流失率,提高学生学习率;二高效益,追求教学基本目标的达成度,并尽可能让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和能力;三高效果。高效课堂关注全体,让课堂上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在他自身的基础上得到适当的发展,特别是差生也能学会,而不是只盯住少数尖子生。只服务于少数学生发展的课堂绝不是高效课堂。因此,我们在创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要把“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统一起来,在“减负增效”上做文章,建立起在确保师生身心健康的条件下,追求低时间投入,高效果产出,为学生留出足够自主发展的机会和发展精力,也就是课标所说的,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开展有效备课
推进“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要以深化校本研修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优化教学模式为目标,以转变“教”“学”方式为重点,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要想打造高效课堂,主要是要解决“怎么教(学)、怎么使我们的课堂高效”的问题。那么,有效地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备课时,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分析吃透教学内容,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实现各种方法的优化组合与优势互补,要把关注备“课”向关注备“人”转变,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集体的“备案”,小组成员多次研修,最终达成共识形成“通案”。各人又根据自己特长各班的班情进行个性化修改形成“个案”。这样备案既聚合了集体智慧,又发挥了个人特长,为教师有效地教和学生高效地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落实主体地位
当前要迅速转变两个根本的观念,一是学生观,二是教学观。在学生观上要充分地相信学生、欣赏学生、发现学生,彻底改变总是认为自己的学生不行的观点和看法。真正树立起学生是主体,是主人的思想观念。在教学观上树立起“研究学生的能力”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教师最重要的专业技能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而不是讲授知识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讲什么、讲多少,完全根据学生“学”的情况而定,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导教、以生为本,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的思考及活动。如果一节课老师问的太多,太琐碎,看似把问题分解引导,实则分散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被牵着走,没有自主思索时间,课堂就变成了满堂问。老师应抓住有效问题,把思路方法、疑点难点讲透。教师不能为了活跃气氛而提出一些不值得讨论的非常简单的问题,要善于设计具有探究性、开放性和矛盾性的问题,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只有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并自觉地去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课堂上,一般给予学生十五分钟左右的自主学习时间。自学后,要求学生汇报展示自学成果,对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点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把握管理技能,还要教给学生合作技巧。比如:教给学生正确分工的方法;讨论交流倾听的方法等等。
总之,只有抓住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和本质,我们才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活学活用。我们才有可能通过努力,从根本上改变“一言堂”教学模式,逐步构建各具特色的、适合班情的自主高效、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