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后导学能自觉地引导学生扬长避短
“课后导学”分两部分:一是指“巩固练习”,它是给同学们对当天所学内容的一个巩固,同时也给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提供查漏纠错的平台,当然这部分练习还是以基础为主。对同学完成的巩固练习,我会要求他们进行分组自我校对,自我检查,组内同学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对于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有困难的典型题目,教师可以在课后作集中辅导。在这环节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兵”教“兵”的作用。由于有“学优生”的帮助和教师的及时辅导,学困生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学会了解决问题方法,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克服了畏难情绪,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也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兵”教“兵”、“一帮一”不仅有力地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优秀学生的提高。优秀学生要想帮助他人,自己就得要充分地理解,学习上也有了紧迫感,还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地表述出来,这本身就是另一种提高。“教学”相长,这就是“兵”教“兵”的魅力。二是指“课后深化”, 是在整节课结束后,留给同学们思考的题目,比巩固练习更深一层,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去思考,以便于培养“学优生”,同时通过做这些题目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如在《曹刿论战》这一节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思考题:(1)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启示?(2)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3)你知道多少保家卫国的名言。这些问题既是对课堂学习地深化,又是对课外知识地拓展。
四、导学稿的有效地减轻了学生负担
以前我们的学生至少需要为每门课准备两个本子:一个是课堂笔记本,学生要把老师讲的东西记下来,以备复习考试用;另一个是课后作业本。作业本往往不止一个,而除了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外,还要买各种复习资料,而这些复习资料往往很难做到精选题目和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说的学生负担过重,实际上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家庭作业。“以导促学”的“导学稿”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有了导学稿之后,学生课前预习、上课都用这一张导学稿,听课时需要记录的东西就在“导学稿”的空白处补记。课后学生复习的还是这张纸,没有其它作业本或资料。过一段时间,学生把“导学稿”装订起来,就是精选的复习资料,考前也不再专门出备考题。导学稿上的习题都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来编的,只有这样的练习题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以一代十。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在课堂上掌握好的学生课后不需要做作业,学生就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个性得到张扬,素质教育也就落到了实处。
导学稿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先学后教,以导促学,以学促教”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需要教师的导,需要学生自主的学,更需要师生的互动。但它毕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与地区的差异,教学对象的不同有直接的关系,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改进,去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