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教师还可以从培养心理素质的目的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实际和现实生活状况,有意识地出一些作文题目让学生完成。比如在考试过后,为培养学生的抗挫折心理,可以布置一篇“谈成功”娄的文章,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再比如《孟子二章》这一课教学完成以后,可以有意识地布置一篇“怎样才能成才”类的作文,通过作文,让学生说出心里话,说出自已的看法,教师从中加以引导,及时加以疏导,以培养他们正确的才才观,引导他们成才。
四、进行意志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摇篮有这种状态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自我约束——意志。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意志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而意志总是以情感作支撑,情感乃是意志的推动力。由于语文自身固有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总会遇到困难,意志顽强的人会知难而进,而意志薄弱者就会知难而退。因此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教师必须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首先,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结合教材介绍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优秀杰出人物的事迹(包括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革命先烈等),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艺作品的人物形象,以及学习学生自周围的典型,从而让学生从榜样中汲取食粮,磨练意志。
例如,第五册中的课文《岳阳楼记》,主要表现了作者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体现了范促淹身处逆境,奋斗不息的坚强意志。我在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他做这篇记的目的是什么?他自已当时的处境怎样?从中看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从而让学生领司到他的那种身处逆境而不消沉,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品格。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已的学习实际思考:学习上的失败怎么看待?如果你现在身处逆境,你会怎么办?以培养学生的正确对待逆境,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坚强意志。
其次,有目的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看电影、电视也是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的有效途径。比如在教学《陈涉世家》一文,有意识地推荐学生去看一些有关作者写作《史记》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司马迁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完成这部长篇巨制的,从而学习他那种逆境中奋发有为的意志。电影、电视能给人以视听的感受,因此,我们也可以结合课文教学,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观看、收看电影、电视,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强如近期广东台播出的一档栏目“生存大挑战”,要求参赛选手在种种困难条件下完成任务,达到生存的目的。这需要选手们有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因此,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收看,并在节目播出的第二天在班上组织一场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们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意志。
再次,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意志力。对学生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意志靠情感来推动,要激发坡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对祖国、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成倍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量。为此,我设计每堂课的课前五分钟课堂,每天有意识地设计一个有关意志培养的题目,通过第一位同学的上台演讲,既达到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口才的训练要求,又是对学生意志教育的一个最好时机。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意志力,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锻炼……
当然,每个学生的意志类型和发燕尾服水平是有差别的,加上青少年的可塑性较大,所以,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要提高他们的控制能力,对于缺乏毅力的学生应当激发其坚韧精神,对于胆小、犹豫不决者则要培养其大胆、勇敢和果断的品质……总之,根据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这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当然,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很广,培养心理素质的方法也很多,以下是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意在抛砖引玉,与众位同仁共同探讨,使语文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