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收获在过程和方法中

阅读:47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2/19 14:34:52
分享到:
    我在黑板上分别写下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名字,然后让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进一步引导:“二者的性格特点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反差?”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二得的同,并明确了原因:与他们各自生长的社会背景不可分。我因势利导:“同学们,那么你们现在结合此部分结尾,作者对二人评价,再说一说作者写奥本海默的目的是什么呢?”我的话音刚落,最先提问的刘慧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明白了,作者将奥本海默与邓稼先做对比,并不是想告诉读者谁好谁好不好,而只是说明只有中国这样的社会背景才能孕育邓稼先这样品格的人,反之只有邓稼先这样的人才能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从而说明了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的必然性。”大家对她的回答都热烈的响应,我也为她报以掌声。
    总结收获时,一名同学的总结让我感触颇深,她说:“这节课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通过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思维能力,学会了求知,学会了做人。”她所说的不正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毕生追求吗?

    反思与自评:这次教学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竞赛等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大引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动因,创设了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情境,使得课堂变成了学生思维训练的场所。叶圣陶说过:“语文教育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训练。”而思维的训练关键是唤醒、激励和鼓舞,面对学生对自己的质疑,我一开始还有引起不习惯,但我及时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以崭新的师生关系去聆听学生的观点,肯定了学生的成就保护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创新精神,不仅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的想法得到了正确的引导,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进而构建新的知识。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使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课堂主人。这次教学,使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不教自明,也训练了他们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而成功的关键来源于过程和方法。

12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