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中小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

阅读:38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2/19 14:32:05
分享到:
    为达此目的,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遵循语文课工具性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在掌握与运用语言文学上狠下功夫。掌握与运用语文工具的唯一途径就是反复深入地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着眼点,决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通过掌握工具来提高自身的语文教育素质。这就要必须摆脱“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答案”、“考啥学啥,不考不学”的左右,多进行应用性整体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驾驭语言文学的工具,强化自身语文素质。
    2.在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单项训练基础上,注意抓好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训练,使语文教学始终沿着“合——分——合”的路线有序化地进行。“分”是为了化整为零,便于分散难点:“合”是为了归零为整,使语文训练产生综合效应,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教育素质的根本目的。

    3.无论是单项训练或者综合训练,都应注意根据语文课的特点及其文学因素,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变苦学为乐学。例如教学《雷雨》一课时,在初步朗读课文基础上,我选播合适的音乐,学生边听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然后,我跟着音乐的旋律范读,忽慢忽快,时轻时重,学生在清新的音乐中欣赏朗读。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享受着课文的美,沉浸在如诗如画的境界中,然后我鼓励学生模仿我的调子,给他们也配上音乐,他们读得兴趣盎然,声情并茂。通过这样的训练,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有效的强化与提高。

12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