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中考资讯 > 阅读文章

沪中招名额分配法 鸡头还是凤尾不能盲人摸象

阅读:42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5/21 8:24:28
分享到:
  去年通过中招名额分配法,小云(化名)从一所普通中学进入了本市名牌高中,算是大家眼中的“幸运儿”。然而进入名校后的巨大心理落差和学习压力,却让她感到难以承受,前后两度“失踪”。目前上海有数万名家长正在为孩子的“小升初”或中考问题大伤脑筋,在名校和普通学校之间,是选择做“鸡头”还是“凤尾”,成了很多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热议的话题。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是中国的传统说法,也符合中国人爱面子、求安稳的思维习惯。但到了现代,从这么多家长督促孩子考各种证书作为名校敲门砖的实际行动来看,家长们大都是抱着“宁做凤尾,不做鸡头”、“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想法的。普遍的想法是,与那么多成绩优秀的同学一起学习,孩子就能看到自身的差距,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锻炼自己,没准还能后来居上呢。
  只可惜,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能实现家长们的这种美好理想,有的“凤尾”,就像小云这样,学习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都很有限,被沉重的学业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与“凤头”和“凤身”的差距越来越大,又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恨不能躲到一个没人看得见的地方去,恨不能自己去年没有获得这种“幸运”的青睐,进一个普通高中多好。
  应该说,之所以会面临 “凤尾”或 “鸡头”的两难选择,说明这孩子学习成绩还不错——否则只能甘当“鸡尾”,但又不是那么的出色——否则就被奉为 “凤头”了。恰恰是这种学习成绩中等或稍微偏上的孩子,受到家长的 “鼓励”是最多的:你再用功一点就可以进入前十五名了;你再用功一点就可以考90分以上了;你再用功一点就可以追上其他同学了……问题是,在家长们看来稀松平常的 “再用功一点”,落实到孩子的行动上,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重点学校,哪个孩子不用功?哪个孩子甘居人后?事实上,上过重点学校的成年人都应该明白,在这种学校,那些最用功的学生往往并不是最优秀的,因为自身素质、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等等,都比简单的 “用功”两个字管用。如果家长们看不清楚这一点,一味督促甚至责备,只会造成“凤尾”孩子的莫大压力。
  每个人都难免有点畏难情绪,试问大人,你有没有胆量换到比现在更大的公司去做个“凤尾”?更何况,“鸡头”还是“凤尾”,不是家长们想让孩子做什么,而是必须看孩子适合做什么,看这只“鸡”或“凤”所提供的整体环境,否则就是盲人摸象了。我个人的意见:内向、敏感的孩子,其实比较适合做“鸡头”,家长和老师的格外关注会使他们更加自信;而乐观、开朗的孩子,如果自己也有再进一步的志向,那不妨做个“凤尾”放手一博。从技术层面来看,数理化成绩好而文科成绩一般的孩子,更适合做“凤尾”,因为在中学阶段,拉开分数差距的往往就是数理化,试卷最后几道题能不能做好,就是几十分的差距;相比之下,语文成绩很难拉分,英语一门拉分的程度也有限。
  当然了,不管最终是做了“凤尾”还是“鸡头”,家长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你在这么个普通中学考第一名有什么了不起”,或者“同样是上学,你看你跟第一名差多少分”之类的话,还是不要轻易出口吧。
     来源:新闻晚报  编辑:kostbar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