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注重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 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 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积极引导和鼓励,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教育方法上进行改革,综合应用开放式教学,活动式教学,探索式教学,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数学探索能力是在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选择判断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数学中,它表现在提出数学问题,探求数学 结论,探索解题途径,寻找解题规律等一系列有意义的发现活动之中。探索能力强的学生,能迅速地轻易地从一种心理运算转到另一种心理运算,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在对 思维活动的定向、调节和控制上,有较强的监控能力,对思维过程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善于提出问题, 敢 于大胆猜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去体验发现与创造。
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对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见解。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 维。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思维活动中选择、突破和重新建构这三者的有机统一。选择是解开人类思维创造之谜的第一把钥匙。创造性思维中的突破不仅仅是为了使现存的体系危机四伏,而是为了导致新的思想大厦拔地而起。
在课下,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去探索与发现新知,这对学生来说作业就是一个在认识上再创造的过程。从对知识初步理解到融会贯通是一个漫长的心理历程。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发挥聪明智慧,把各种知识构建成思路通道的建筑工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过程。
总之,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学生的创新是一个自我激励的过程,数学在初中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教学与思维密切相关,数学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在教书过程中,更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多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