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对数学双语教学的一些思考

阅读:110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2/6 13:25:31
分享到:
6)要认真反思每一节课。有人说过:“一个人即使工作20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
我每天在课堂上想说的但是表达不出来的教学用语在课后进行深刻反思同时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
7)要积极上公开课.我认为上公开课是一个很好的成长过程 。
我校要求每个学期每位双语教师在汉语班至少上一节课。这是提高汉语 表达能力的很好的一个机会。
2学生的实际语言状况是影响数学双语教学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数学本身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内容多,程度深,有很多内容的论证、推理,甚至学生对内容本身的理解都是很困难的,学生必须时刻跟住老师的思维,否则便容易产生理解的障碍。这需要精力的完全集中、深度的思考、以及思维的充分活动。而双语教学有时会影响到这一点,特别是对那些从没接触过双语教学的学生。也许学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理解它表面的含义,而无暇顾及它内在的本质,和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体现出来的也许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思想方法。
这方面我采用的主要方法:
(1)       要紧抓课前预习
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学科的基础,它的理解和掌握是学习数学 的第一步。很多学生数学学不好,其根源往往是由于数学概念模糊不清而造成的。如何教给学生明确、科学的数学概念,这是数学教师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任何一个概念其基本的载体就是语言。学生对概念的学习,第一步就是感知和理解语言。所以,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只能首先从语言上下功夫。
 
为了有好的教学效果,我非常重视预习,具体的说,每一节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同时我利用早读或读报时间解释数学有关的有些概念,这样能帮助学生听懂本课内容并读懂练习,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2)要调整好母语和汉语的转换
我觉得,在数学课堂上实行双语教学要适度,不是汉语说的越多越好,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汉语水平,在不影响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合理的安排,因此,教学中的概念、重要的定理、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容易出错、需要强调的知识点以及体现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点还是要完全用母语讲解或用适当的母语来加强学生的理解。所以在实施双语教学中,单纯利用汉语是不够的,
(3)       要提高数学课堂效率,首先应培养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古人说: 知之者不如好 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 、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而且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双语教学中由于学生之间有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学生之间的汉语水 平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这存在的差异很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现象同时影响有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相应的训练,帮助其克服障碍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不要埋没那些数学思维特别好,而汉语水平较差的学生才能,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4) 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 ,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 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3双语教材的问题
目前,数学双语教材的建设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 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尤其是对一些基本名词、概念和原理的翻译,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上,没有“揭示出其本质的含义。并且错误的翻译也并非鲜见。若在教学中采用这些教材,实施双语教学,不仅无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而且有可能使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产生偏差、混乱,甚至出现错误。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